首頁 >人物 >

這是“全球化韓國”?尹錫悅執(zhí)政一年被質疑

轉眼之間,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執(zhí)政已滿一周年。韓國國內圍繞其外交施政方向的質疑聲明顯增多,特別是認為現(xiàn)政府“全球中樞國家”的愿景出現(xiàn)嚴重跑偏。當韓國政府為打著“全球中樞國家”旗號重點投資韓美關系而沾沾自喜時,很多韓國有識之士疾呼:不要掉入美國挖的“價值同盟陷阱”,更不要被日本當槍使!有韓國學者認為,一年前政府打出“全球中樞國家”的旗號,但現(xiàn)在反而成為“美國霸權從屬國”和“美國雙重標準的受害者”。還有學者直言不諱地表示,尹錫悅政府標榜“全球化韓國”,但現(xiàn)在應安靜地想一想:韓國在外交的“智力”上究竟處于什么水平?


【資料圖】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 資料圖

“是找錯路的‘新手外交’”

韓國《亞細亞經濟》近日就尹錫悅上臺一周年的外交政策發(fā)表評論文章稱,現(xiàn)政府“新外交”的動向值得關注,如推出“全球中樞國家”“韓國版印太戰(zhàn)略”等價值觀外交。韓國外交的重心已“從東北亞果斷擴充到印太地區(qū)”,而推銷韓國商品也成為總統(tǒng)外交的重要內容。不過,文章也提到,現(xiàn)政府親美外交的副作用和后續(xù)風暴同樣嚴重。特別是尹錫悅關于考慮“軍援烏克蘭”和“反對在臺灣海峽依靠武力單方面改變現(xiàn)狀”的說法,實在是沒有必要刺激俄中兩國。中國是韓國最大出口目的地國,韓國總統(tǒng)大談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其后續(xù)風暴不可小覷。

提到“全球中樞國家”,不能不提尹錫悅在競選期間成立的“全球愿景委員會”。該委員會委員長是4次擔任國會議員的樸振,副委員長有金圣翰、趙太庸等人。尹錫悅競選期間和就職前的外交安全言論與政策綱領主要出自該委員會,當時提出的愿景包括“成為貢獻于自由、和平與繁榮的全球中樞國家”。

去年5月3日,韓國總統(tǒng)職務交接委員會(交接委)發(fā)布新政府的施政愿景、原則、目標和110個國政課題。六大施政目標中就包括“成為貢獻于自由、和平與繁榮的全球中樞國家”。在7個施政子目標中包括開展以自由民主主義價值觀和共同利益為基礎的東亞外交、構建共同繁榮的區(qū)域合作網絡、推動可持續(xù)經濟安保外交、強化與國格相應的全球中樞國家作用、構筑全球韓民族共同體、強化國家網絡安保應對力量、推動申辦“2030釜山世界博覽會”。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政府的施政愿景中,也寫有“對華實現(xiàn)元首互訪,擴大高層交流,通過推動實質性合作實現(xiàn)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的韓中關系”,以及“強化韓日、韓美日之間多樣的溝通,在政策和戰(zhàn)略層面進行活躍協(xié)商,階段性擴大三國安保合作”。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尹錫悅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的核心人物來自曾在李明博政府時期(2008年至2013年)擔任要職的人,如剛卸任的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圣翰出任過李明博政府的外交部次官,安保室第一次長金泰孝則擔任過總統(tǒng)府對外戰(zhàn)略秘書,并且深得李明博的信任。因此,尹錫悅政府堪稱“李明博政府的2.0版”——核心人物沒有變,他們對外交指向的看法也沒有本質變化。李明博政府的外交目標是“全球韓國”,尹錫悅政府的目標是“全球中樞國家”。李明博政府一開始就推行親日、親美政策,特別是中后期親美政策更加露骨,認為對華政策應從屬于韓美關系,“只要韓美關系好,中韓關系自然而然會好”。其基本邏輯是韓美關系越好,對中國而言韓國的戰(zhàn)略價值才越高,中國才越重視韓國。今天尹錫悅政府的對外政策可謂如出一轍。這種邏輯將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尹錫悅的外交地圖中只有美國和日本,是找錯路的‘新手外交’。”《韓民族新聞》5月10日就尹錫悅就職一周年的外交、安全政策發(fā)表評論文章稱,“拉幫結派成了關鍵詞,在對內治理中明顯的拉幫結派現(xiàn)象在外交上也反復出現(xiàn)?!蔽恼抡J為,尹錫悅一直強調的國際認識是將韓美日與朝中俄視為陣營對決的“非友即敵”兩分法,他將韓美同盟提升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價值觀同盟”。在此過程中,在美國竊聽和監(jiān)聽文件被公開時,韓國政府仍只強調“韓美同盟”。對不承認強征勞工的日本政府,尹錫悅宣稱,“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不是一方向另一方提要求就能解決的問題”。此番對日本給予免罪符的言論引來韓國國內一片“屈辱外交”的指責之聲。

“‘美國的韓國’屬性只增不減”

在韓國輿論看來,韓日及韓美首腦會談表明韓國外交重心從“戰(zhàn)略模糊性”驟變?yōu)椤皯?zhàn)略明確性”。首爾大學日本研究所教授南基正認為,這表明“韓國進入了美國制定的牽制中國的國際秩序過程”,導致韓國的外交空間正在變小。

漢陽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文興鎬認為,韓國要想在東亞摒棄戰(zhàn)略模糊性走向明確性,就必須有外交力量作為后盾。美國在臺灣問題相關政策上也長時間以戰(zhàn)略模糊性應對,而韓國在韓朝、韓日關系都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蒙受損失。與此同時,尹錫悅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出現(xiàn)的“粗口”和“口誤”也不斷給韓國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去年9月,尹錫悅為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訪問美國紐約,他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進行簡短對話后走出活動現(xiàn)場時說:“如果國會這幫崽子不批準的話,拜登會很丟臉……”事后韓方急忙“滅火”解釋稱,尹錫悅所說的是“韓國國會”而非“美國國會”。今年1月,尹錫悅有關“阿聯(lián)酋的敵人是伊朗,我們的敵人是朝鮮”的“干涉性言論”也引起伊朗方面的強烈抗議。

“打造全球化韓國?‘美國的韓國’屬性只增不減!”韓民族和平研究所所長鄭旭湜近日刊文稱,“美國以《通脹削減法》和《芯片與科學法》為中心,通過壓榨盟國重建美國經濟的手段是否可持續(xù)?韓國作為美國盟友,應探究一下這些問題。”他同時表示,目前包括“全球南方”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質疑美國的偽善態(tài)度,而標榜“全球化韓國”的現(xiàn)政府實際上卻把賭注全押在美國身上,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不是“美國的韓國”。

談及韓國學者的這段分析,詹德斌表示,尹錫悅政府標榜要成為“全球中樞國家”,并且在去年底發(fā)表的《印太戰(zhàn)略》中列舉了九大議題,這些議題大多是全球性問題。韓國有志于成為“全球中樞國家”無可厚非,但韓國目前推進的路徑是全面倒向西方國家,似乎西方國家就代表了“全球”,代表了“國際社會”,韓國以能和西方國家“粘”在一起為榮,似乎只有西方國家討論的問題才是前沿問題,才是全球問題。舉例來說,韓國領導人認為能受邀出席北約峰會本身就代表著韓國地位的提升、是朝著“全球中樞國家”邁進了一步,因為北約是全球最大的軍事組織。韓國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即便美國、歐盟也都呼吁要同發(fā)展中國家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全球問題的解決,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這意味著,韓國過去一年中的確表現(xiàn)出了要成為“全球中樞國家”的姿態(tài),但卻沒有發(fā)揮任何相應地位的作用。甚至與韓國的愿望相反,韓國親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加劇了它同中國、俄羅斯、朝鮮的矛盾,一味倒向美西方也損害了韓國作為“新興發(fā)達國家”的形象,畢竟大部分國家并不認同美國的偽善政策。

在詹德斌看來,韓國政府推進的“全球中樞國家”愿景,實際上是對標美國的需求而提出的,這意味著美國無論是提出印太經濟框架,還是四方芯片聯(lián)盟,韓國都會緊隨。矛盾的是,韓國越是追隨美國,越是失去自我和回旋的空間。他認為,未來韓國還將繼續(xù)推進加入美國主導的一些小圈子,但對韓國這樣一個中等強國來說,外交資源投入不足,如果攤子鋪得太大,很多目標無法實現(xiàn)。因此,韓國繞來繞去還是要在家門口著力,東盟和南太成為兩個重點對外發(fā)展的區(qū)域,但即便是在這些地區(qū),韓國也只是“新瓶裝舊酒”。

“過度往外看,忽視了身邊問題的解決”

在詹德斌看來,化解身邊安全問題、塑造和平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才是確保韓國發(fā)展的優(yōu)先目標。如果朝鮮半島發(fā)生摩擦甚至沖突,韓國一切精力都將立即被吸附到化解眼前的安全危機上去,這會導致“全球中樞國家”的愿景瞬間化為泡影。這就是韓國的脆弱性所在,這種脆弱性恰恰是美日兩國希望利用的。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韓國過度往外看,忽視了身邊問題的解決?!?/p>

在熟悉韓國外交政策的專家看來,韓國在追求成為全球化的韓國,結果卻變成了追求美國化、西方化,最終結果不是成為“全球中樞國家”,而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樞紐國家,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樞紐。這顯然違背了韓國的中長期國家利益,違背了韓國國民的初衷。

一些韓國輿論在評論尹錫悅訪美時表示,雖然韓國總統(tǒng)辦公室宣稱“《華盛頓宣言》就是韓美核武共享”,但這一說法隨即被白宮否認。共同民主黨更是痛批尹錫悅訪美是“空手外交”“欺騙國民外交”等。曾質疑“韓國這樣的半島國家離開大陸,完全加入海洋戰(zhàn)略是否果真有益”的延世大學名譽教授文正仁在接受韓媒專訪時表示,打著價值觀同盟的旗號去實現(xiàn)安保、經濟、技術、文化同盟從根本上說不合理,雖然美國對韓國很重要,但也不是能幫助韓國解決所有問題。韓日關系也是全體國民集體記憶的歷史問題,根本不是一個人“決斷”就可以抹殺的。文正仁表示,當初尹錫悅政府打出“全球中樞國家”的旗號,但現(xiàn)在反而成為“美國霸權從屬國”“美國雙重標準的受害者”,這絕對無助于韓國的國格。

《韓民族新聞》評論說:“過去一年,尹錫悅政府拿著只畫有美國、日本的指南針和地圖進行外交。所以,總統(tǒng)在訪美期間對韓國企業(yè)在美中技術競爭和美國保護主義中所面臨的困境一直保持沉默。尹錫悅過去一年在外交方面很忙,但每次舉行首腦會談都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動搖外交原則,減弱韓國經濟增長動力。韓國經濟界擔心,韓國將失未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動力和中國市場。”

韓國《月刊中央》近日刊登韓國國立外交院前院長洪鉉翼的文章,希望尹錫悅政府立即轉變外交方向。文章說,現(xiàn)政府外交口號和實際政策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口號是“全球中樞國家”,但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企業(yè)對韓國強征勞工的侵害人權和自由行為,政府卻以“改善韓日關系”的名義視若無睹。這實際上是違背了本國的法治與國民的自由和人權。洪鉉翼認為,政府必須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韓國的價值觀外交現(xiàn)在有些過頭了。從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政策來看,其對外戰(zhàn)略基調就是將當前國際形勢定性為“新冷戰(zhàn)對立秩序”,集中強化“與自己同一陣營”的美國、日本、北約的關系。但問題是國際形勢并非如此,在多極化時代,各方在氣候變化、環(huán)保、反恐、核不擴散等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上仍在超越理念進行合作,但韓國僅是埋頭致力于通過盲從美國獲得本國利益。

洪鉉翼還提到,韓日關系隨時可能變天,美國通過韓美日導彈防御網的鏈接,實際上將韓國推向對中國導彈預警的最前沿。此外,韓美日強化安保合作,也有將韓國推向與中俄朝對峙最前方的危險。日本極右勢力正盤算著如何在中日開戰(zhàn)時將韓國當槍使。他認為,韓國沒有必要對美國牽制中國的要求一味盲從,去年美中貿易額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也證明美國熱衷于本國利益最大化。他建議,未來有必要探索中日韓三國共同經濟利益的推動戰(zhàn)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