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今日精選:演員秦昊:每選擇一個角色,都是對青春的賭注

2022年,秦昊依然延續(xù)著“口碑保證”的市場標桿。年初,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引發(fā)社會各界熱烈探討,將婚姻與生育困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年末,電視劇《大博弈》用有力的筆觸,譜寫了波瀾壯闊的中國制造業(yè)史詩。而這兩部作品中的秦昊,從悲劇承受者、備受爭議的中年丈夫肖路,到野心勃勃的實干企業(yè)家孫和平,他再次用“一人千面”的表演打破著外界的既有認知。


【資料圖】

人生邁入40歲后,秦昊發(fā)現(xiàn),演員是有“生命周期”的,有些角色已經(jīng)演不了了。 受訪者供圖

導演婁燁曾玩笑道:“沒有什么是秦昊演不了的”。但對走入“四十不惑”的他而言,似乎更深刻地意識到,演員是有“生命周期”的,“40歲之前,你覺得自己什么角色都能演,年紀小的也能演,年紀老的也能扮。但當你真的到了中年之后,發(fā)現(xiàn)有些角色演不了了。”如今每接到一個劇本,他都要反復且謹慎地糾結、思考、判斷,是否適合當下的自己;每選擇一個角色,都被他視為對青春的一次賭注:不想一成不變,也不容有所缺憾。“其實我對任何年齡的自己,可能都想說一句:珍惜當下,享受當下?!?/p>

表演中的“不舒適感”,最嗨

新京報:今年你的兩部作品《親愛的小孩》《大博弈》都獲得了不俗的反響。

秦昊:可能觀眾看得出來,我以前演的角色都是很“邊緣性”的,無論電影也好,劇也好,我都“特例”地想去尋找人物的獨特性。但可能演員到一定時候(會有所變化),從去年開始,我就特別想演一些我們身邊的人物:有普遍性的、很接地氣的、很現(xiàn)實的人物。這也導致我今年播出的兩個作品都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

新京報:你認為一個好演員是否什么類型的角色都可以演好?

秦昊:我不知道該怎么定義一個好演員,但我覺得評判一個演員的好與不好,不能通過一兩部戲,而是一個很長的觀察過程。我喜歡追求“不舒適感”,跳出自己的舒適區(qū),然后再去完成它,這是我覺得做演員很“嗨”的地方。我對每一部戲都很有熱情,都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可能也是因為我是按照我的心去(選擇)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之前我和曹盾導演合作了一部戲叫《獵狼者》。當時他說了一句讓我特別有共鳴的話,那時他剛拍完《長安十二時辰》,但《獵狼者》和觀眾所能接受的(內(nèi)容)可能會不太一樣。我就問他為什么要弄這樣一個新的東西?他跟我說:“你覺得咱倆要是弄一個之前都玩過的東西,有意思嗎?咱們不就是要弄一個沒有玩過的嗎?!蔽矣X得確實是這么回事。之前我拍懸疑題材,所有同類型的都來找我,我那段時間就不太想演;現(xiàn)在我拍這些生活化的、現(xiàn)實主義的角色,這類角色又都來找我,我暫時就不想再拍了。我的性格還是想不停地去挑戰(zhàn)、去變化。

新京報:今年你拍攝了《小滿生活》和《漫長的季節(jié)》兩部電視劇,為什么會選擇這兩個劇本?

秦昊:《小滿生活》其實和《親愛的小孩》《大博弈》一樣,是我那段時間想拍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第三部作品。拍完這三部作品后,我就想拍另外的風格了,也就出現(xiàn)了《漫長的季節(jié)》。這是我和辛爽導演繼《隱秘的角落》后第二次合作,但中間也經(jīng)歷了接與不接的波折。他們也是像當時拍《隱秘的角落》一樣來說服我,最后我才邁出那一步。在這部劇里,大家應該會看到從表演、外形、人物呈現(xiàn)方式上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也把它視作我走出“婆婆媽媽”類型的一個開始。按我對自己的了解,后面可能都去拍這種不一樣風格的作品了。現(xiàn)在我可能又對想象力多一些的人物更感興趣,更想去挑戰(zhàn)。比如科幻的、武俠的,或者小說中虛幻的人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份工作更敬畏了

新京報:你接戲的時候會考慮和糾結很多嗎?

秦昊:對,我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比如《隱秘的角落》我會考慮到,我女兒(同學們)看完這個戲,萬一她在學校里受欺負怎么辦?這么反面的角色。包括《大博弈》也是一樣,這部劇的臺詞量非常大,有很多大段的獨白,我也會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當然,演員最終還是考慮角色或劇本能不能吸引到自己,能不能把這角色演好。同時期甚至可能有十幾部戲來邀約,但一個演員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在我43歲這一年,我可能只能選擇兩部戲,過了這一年,我就不是43歲的秦昊了。

像《大博弈》,我就很幸運是在這個年紀接到的戲——如果再早五年或十年,我可能不會接。但在我40多歲這個年紀,我的經(jīng)歷和閱歷,已經(jīng)能夠理解這個戲的魅力了。我記得十幾年前我拍文藝電影的時候,有一部戲來找我演省委書記。我當時就推了。但如果是現(xiàn)在這個年紀,我再去看那個劇本或那個人物,可能就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演員接戲要有天時、地利、人和。什么樣的年紀,跟什么樣的題材有緣分??赡苓^幾年,我也不會接《大博弈》了,因為我再怎么表達,都覺得不是生活中的樣子。我也會考慮,是不是十年以后,我可能就演不了這個角色了?無論是所謂的“焦慮”也好,“緊迫性”也好,我在接戲前確實想了很多,所以選擇難度也很大。

新京報:為什么這兩年你的精力主要放在電視劇上,相較過去會較少接演電影?

秦昊:我覺得和行業(yè)變化、當下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都有關系。一方面,這兩年確實沒有很合適的電影劇本遞到我手里。另一方面,其實大家放眼全世界,很多大導演都去拍劇了,電視劇市場整體的創(chuàng)作質(zhì)量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都越來越好。好的電影導演,像諾蘭這樣的,三四年可能只出一部戲,所以這兩年我相對拍電視劇會多一些。但我很期待(未來)能有讓我覺得合適的、哪怕沒有片酬都能義無反顧去拍的電影劇本。

新京報:我們常說四十不惑。在邁過四十歲的門檻之后,你的心態(tài)有了怎樣的變化?

秦昊:其實剛才聊到的選擇困難癥,就跟年齡有關。作為演員,40歲之前你不覺得,因為你覺得自己什么角色都能演,年紀小的也能演,年紀老的也能扮。但當你真到了中年之后,發(fā)現(xiàn)年紀小的你演不了。所以你要在年紀還輕的時候,多接一些你覺得適合當下年齡的好的角色,盡量去拍。所以每選擇一個角色,都是對青春的一次賭注。這完全是從演員的專業(yè)角度來講的,跟財富、名利都沒關系。如果現(xiàn)在我碰到一個特別喜歡的角色,但他的設定就是25歲,我怎么辦?我只能在30歲之前去珍惜這樣的角色,有的話就趕緊去演。

新京報:相比30歲時,你現(xiàn)在面對工作的心態(tài)或目標,是更成熟、更明晰的嗎?

秦昊:確實是這樣的。而且,現(xiàn)在對演員的工作更敬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變得更加自律,在選擇的時候更謹慎,這些其實都源于你對這個工作的敬畏。

同題問答

新京報:想對40歲的自己說些什么?

秦昊:其實我對任何年齡的自己,可能都想說一句:珍惜當下,享受當下。

新京報:出道至今,什么是你一直堅持的東西?

秦昊:在我很小的時候,演員是我的夢想。在我18歲的時候,它有一部分是我要追求的工作機會。但現(xiàn)在對我來說,演員是我非常敬畏的事業(yè),能夠代表我來過這個世界,能留下來屬于我的一些表達。

新京報:請用一個詞形容你的2022年。

秦昊:沉淀。今年休息了一段時間陪伴家人,也更多地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

新京報:過去的這一年里,你最脆弱或迷茫的瞬間是什么時候。

秦昊:過去忙的時候,很少和家人有長時間的相處機會,也沒有這么多的陪伴。但這次休息也讓我更加明白了演員這個職業(yè)對我的意義。過去大家都會幻想,我要是有錢什么都不用做多好。但在家休息的時候,我感受到自己所追求的事業(yè)還是有魅力的,還是要追求的。如果生活只是享受,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事業(yè)反而是讓自己不迷茫的途徑,尤其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想去追求的事業(yè)。

新京報:推薦一部你今年看過的最喜歡的作品。

小說《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秦昊:前一段看了一本書叫《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講的是女古董修復師和男出租車司機、殘疾臥底警察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挺吸引我的,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新京報記者 張赫)

關鍵詞: 現(xiàn)實主義 生命周期 不為人知

責任編輯:Rex_2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