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男子花23.66元點外賣竟含4元包裝費#的話題沖上本地熱搜,據(jù)報道稱,深圳市民林先生通過外賣平臺點了一份快餐。等到結算時才發(fā)現(xiàn),總額23.66元的外賣就包含4塊錢的包裝費。其中,網(wǎng)友在話題下同樣吐槽外賣平臺包裝費越來越高,其收取的合理性引起更多質疑的聲音。
據(jù)此,南都深圳大件事試客團隊分別在美團外賣、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中,對平臺店鋪在包裝費收取情況進行抽樣測評調查。試客團隊發(fā)現(xiàn),在包裝費的收取標準上,部分商鋪的定價卻“內有乾坤”。
試客實測:部分店鋪或強制過度收取包裝費
在美團外賣上,試客團隊選取了一家店鋪月售128單、人均26元位于香蜜湖的某麻辣燙店,模擬正常流程進行點單,結果發(fā)現(xiàn),試客團隊每增加一款菜品,包裝費隨之增加0.5元,與此同時,店鋪要求必選“口味+餐具”的一項,標價1元,選擇后訂單中又再增加1元打包費。在最終的訂單結算中,試客團隊選取3葷3素的訂單在滿減優(yōu)惠結算后,合計24.18元,其中“打包費”就占4元,且不可自行取消該項費用。
試客團隊發(fā)現(xiàn),該店鋪同樣在餓了么平臺上線,略有不同的是,在餓了么平臺上,該店鋪無餐具必選項,而最終同樣的菜品包裝費仍需每項按0.5元計算,最后6樣菜品合計3元。
訂單按照菜品數(shù)量計算包裝費,也就意味著,用戶選取的菜品數(shù)量越多,包裝費越貴,且該商家收取包裝費并無上限。值得注意的是,例如像麻辣燙類菜式,最終僅以成品統(tǒng)一包裝,而非每個菜品獨立包裝,按菜品單獨收費的合理性存疑。
據(jù)此,試客團隊向店鋪致電了解,該店鋪老板表示,包裝費確實為店鋪自行設置,但具體為何作出如此定價,該老板表示“自己很少留意到這個問題”,但未作具體解釋。
試客團隊發(fā)現(xiàn),此類情況并非個例,尤其在部分麻辣燙店鋪、燒烤店鋪、甜品店中亦有同樣的情況出現(xiàn),單項菜品包裝費標價0.2元到3元不等。與此同時,部分店鋪在兩平臺中對包裝費的設定并不相同。
其中,試客團隊再次選取了一家均上線了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平臺、位于華僑城的現(xiàn)切水果店,并分別在兩平臺選取兩份“秘制青芒”和一份“大滿足套餐”,然而在訂單結算頁面中,該店鋪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的包裝費說明中顯示,“秘制青芒”每1份收0.2元,“大滿足套餐”每1份收1元,合計1.4元。而餓了么平臺上,該訂單的包裝費說明中顯示,訂單打包費,每單1元,共計1.0元。該店老板向試客團隊表示,包裝費均由平臺默認設置,店鋪未曾在平臺上設置。
包裝費由商家設定,收費標準限制模糊
據(jù)觀察,并非所有店鋪都硬性收取包裝費,且收取的標準亦不統(tǒng)一。試客團隊分別向美團外賣、餓了么平臺人工客服了解到,關于包裝費的說明, “具體包裝費標準因不同商家包裝材料不同,費用也會有所差異,具體以各個商家為準”。
換言之,包裝費收取金額由店鋪自行設定,且費用將落實到商戶賬戶。那么平臺是否對商家包裝費設定的合理性進行規(guī)范,作出上下限要求?餓了么人工客服表示,除了火鍋、烤魚類等商家需經(jīng)平臺特批允許后可適當增加包裝費用,其余快餐類商家包裝費不應超過8元。美團外賣客服致電回應試客團隊稱,上述麻辣燙商家所制定的包裝費標準確實存在不合理處,平臺此前并未關注到所反映的包裝費問題,未來將針對用戶意見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毛鵬律師認為,要判斷平臺商家制定的包裝費規(guī)則是否合理,關鍵看收費的必要性是否充分,以及消費者是否有選擇權。如果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雖然不止一件,但明明一個包裝就可以解決,但商戶為了提高收費金額,人為設置每件單獨計費,同時消費者還無權進行選擇,則商戶的行為涉嫌強迫交易或強制收費。
“限塑令”要求下,商鋪實際執(zhí)行情況令政策變味
5月6日,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塑料制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的通告,其中要求,商品零售經(jīng)營者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餐飲服務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湯匙等餐具。
毛鵬律師指出,從相關政策要求商鋪執(zhí)行收取包裝費的本意應該是限制包裝,通過收費鼓勵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包裝,減少浪費。但很多商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變了樣,他們發(fā)現(xiàn)包裝的利潤,甚至可能比菜品本身的利潤更高,導致很多時候可能就會變成鼓勵包裝的情況,甚至將消費者選擇包裝的主動權變?yōu)楸粍印?/p>
據(jù)觀察,自各地“限塑令”落地以來,不少商鋪對“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或一次性餐具”的要求,卻執(zhí)行為“未經(jīng)消費者同意,強制收取費用”,令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今年8月初,永輝超市旗下的微信小程序“YH永輝生活+”中,就因未事先征得消費者同意,對每筆訂單收取1元包裝費,被上海市徐匯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認定“強迫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予以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8059.2元,罰款3.22368萬元。
中國食品產(chǎn)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種強制收取包裝費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包裝費屬于非營業(yè)外的收入,商鋪強制收取包裝費更多基于商業(yè)利益目的。以外賣行業(yè)為例,除去平臺服務抽成,從整個營業(yè)外收入來考慮,強收更多包裝費則能令商鋪增加訂單利潤。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種霸王條款,而目前來說也沒有明確的一些細則去規(guī)范此類行為,未來如何制定對包裝費類具體收費標準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劉嘉儀)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