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河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消息,鄭州市氣象臺8月22日13時30分發(fā)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3小時內(nèi),鄭州市區(qū)、航空港區(qū)、新鄭、滎陽降水量將達10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暴、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除特殊行業(yè)外,應停止集會、停課、停業(yè)。南都記者注意到,該預警信息發(fā)出后,鄭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發(fā)微博稱,鄭州交警全體路面警力確保在崗在位,提醒車輛繞行積水道路,排除安全隱患。
鄭州一系列的應對舉措受到輿論關(guān)注,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7·20”特大暴雨造成巨大的損失,災害應對的方方面面,可謂殷鑒不遠,人們不希望因為應對不到位而再次遭受損失。如今暴雨再次侵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鄭州能夠做好應對。
事實上,河南全省上下普遍重視此次強降水過程,而“7·20”特大暴雨的受災地鄭州市更是如此。8月21日12時,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地嚴格落實《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提出應對措施,進一步強化監(jiān)測預報預警、加強會商研判,及時關(guān)閉地下空間、橋涵、隧道、下凹式立交,必要時堅決組織群眾轉(zhuǎn)移,一旦發(fā)生險情災情,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截至8月22日上午11時,鄭州全市已經(jīng)轉(zhuǎn)移安置群眾24萬人。此外,8月22日當天鄭州東站停運旅客列車70列。從這些措施不難看出,當?shù)貨Q策部門為接下來的暴雨做足了準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20”特大暴雨中發(fā)生險情災情的重點部位和區(qū)域,當?shù)靥崆邦A置搶險救援隊伍和防汛物資,嚴防死守,確保安全。應對暴雨災害,有輕重緩急之別,過去暴雨所暴露的盲點,其隱患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無法完全消除,這就需要在新的災害來臨時做好專門的應對,防止意外發(fā)生。
面對政府部門的種種應對措施,民眾的反應如何?南都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在“7·20”特大暴雨災害中曾發(fā)生積水倒灌的京廣路隧道,已有防汛準備。當?shù)鼐用駰钕壬嬖V南都記者,“隧道口停著好幾臺救援車輛和穿著制服的十幾個人,在待命。還是很有安全感的。”這種情緒流露并不難理解,民眾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有沒有安全感,主要就取決于這些點滴的應對舉措。只要應對得當,就有足夠的把握渡過難關(guān)。
災害應對的主體既包括政府部門的力量,也涉及具體的個人。正如此前南都社論所指出的,當緊急情況突然發(fā)生,政府和組織等救援力量又來不及介入時,身處險境的人更多只能依賴自己和周邊的力量展開自救。“7·20”特大暴雨中,遇見侯文超這種拍車窗的人是幸運的,但在此之后,相信他們對類似的災害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在社交媒體上,很多個人的災害應對頗受關(guān)注。人們把私家車停在高架橋上,或者用磚頭把汽車墊高,雖然從預報看這次暴雨沒有“7·20”大,但許多市民心有余悸。不少市民稱此前已購買安全錘,有市民甚至購買了皮劃艇。
從上述小細節(jié)不難看出,很多人從上一次暴雨災害中也習得了相應的經(jīng)驗。一次教訓慘痛的災害,會讓人記住很多。上一次暴雨的見證者,不會輕易遺忘災害期間所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而銘記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吸取教訓,避免悲劇重演。
“7·20”特大暴雨之后,面對類似新的暴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眾,可能都傾向于提前做好準備,甚至寧可做一些過度的預防措施。這樣的決策無可厚非,畢竟,相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這種措施所付出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此次暴雨破壞力究竟如何,是不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都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個人為自己打好預防針,有了充分的應對,相信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