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深度 >

餓了么頻頻發(fā)動 “進攻”補貼城市將從最初的24城擴至124城

近來,餓了么頻頻發(fā)動 “進攻”,大有收復外賣失地之勢。最明顯的信號是繼 8 月推出 “百億補貼”后,餓了么日前又宣布升級舉動,重點補貼城市將從最初的 24 城擴至 124 城,品類也從餐飲拓展到生活服務等全品類。

實際上,作為外賣行業(yè)的雙寡頭之一,餓了么比美團更早進入外賣市場,市場份額一度領先。但在隨后的發(fā)展中,餓了么被美團反超,二者差距不斷擴大。

知名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在從餓了么成立到被阿里并購的第一個階段,雖然餓了么占據了先發(fā)優(yōu)勢,但由于在技術、融資、管理、運營等方面不如美團,所以被后來者美團反超。而在被阿里并購后的第二階段,雖然餓了么獲得了阿里的支持,但由于是職業(yè)經理人管理,依然難敵由創(chuàng)始團隊管理的美團。

不過,餓了么背后的阿里依然沒有放棄,且似乎下了更大的決心,試圖重塑外賣格局。但在業(yè)內分析人士看來,想要從美團手中 “收復”在外賣市場的失地并不容易,餓了么和阿里面臨的難度都會相當大。

先行者餓了么 VS 后來者美團早在 2008 年,當時還在上海交大讀書的張旭豪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餓了么,該平臺最初僅是交大學生的內部外賣平臺。2012 年 3 月,餓了么上線第一版 APP,2013 年 1 月 APP 功能已經基本齊全。同樣是在 2013 年,餓了么開始正式全國化布局。

此時的餓了么領先所有外賣競爭者。相比之下,當時還不是互聯(lián)網巨頭的美團直到 2013 年 11 月才進入外賣市場。

李成東表示,在從餓了么成立到被阿里并購的第一個階段,雖然餓了么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但由于在技術、融資、管理等方面不如美團,所以被后來者美團反超。

“張旭豪本身不是技術出身,技術比較偏弱,造成餓了么的成本優(yōu)化能力比較偏弱。”李成東表示,因為外賣平臺的成本流程控制是通過算法優(yōu)化路線來降低成本,而早期的餓了么在這方面的技術短板比較大,相比之下王興則是技術出身的,更懂技術。

灃京資本基金經理吳悅風也曾經發(fā)文指出,早期餓了么的底層技術平臺從一開始就面臨系統(tǒng)擴張性不足的問題,而且在地推和人員管理上的經驗不足造成餓了么的每單成本顯著高于美團。而美團的核心研發(fā)人員基本經歷過百團大戰(zhàn)和前期外賣大戰(zhàn),技術經驗更加豐富,擁有很強的凝聚力。

而在資本層面,李成東指出,“美團是從團購打過來的,它從整個資金的能力來講還是比較強。”相比之下,餓了么的融資能力相對較弱。

根據公開數據,從 2014 年到 2017 年,餓了么的融資額約 27 億美元。另一方面,在相同時間內美團的總融資額達 83 億美元。僅在 2014 年 12 月,美團就獲得了 33 億美元融資。

外賣是一個燒錢的行業(yè),各家平臺大打補貼戰(zhàn)以吸引用戶。而美團的融資額一直高于餓了么。在競爭激烈的外賣市場,這讓美團如虎添翼。

李成東表示,早期的餓了么主要在上海等一線城市布局,未在三四線城市布局。而美團憑借資金優(yōu)勢在全國迅速鋪開,且通過差異化的競爭在三四線城市大量布局,然后再 “反攻”城市,形成對餓了么的競爭優(yōu)勢。

在企業(yè)管理層面,李成東指出,餓了么是由張旭豪等大學生創(chuàng)立的,在管理領域偏弱。而王興則經歷過多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過團購行業(yè)的 “千團大戰(zhàn)”,管理經驗相對比較豐富。

此外,在戰(zhàn)略方面,2015 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宣布合并,大眾點評則退出餓了么董事會,餓了么由此失去一個重要入口。李成東表示,合并點評對美團來說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并帶來了很大的流量價值。

在以上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盡管餓了么比美團更早進入外賣市場,且市場份額長期領先于美團。但在隨后的發(fā)展中,餓了么被美團反超并且不斷拉開差距。

數據顯示,餓了么在 2015 年占據 34.8% 的份額,美團緊隨其后占據 31.2% 的份額。但到了 2016 年第四季度,兩者的市占率已經顛倒,美團的市場份額為 40.7%,餓了么為 35%。

2017 年兩者差距再度擴大,餓了么外賣市場份額僅剩 29.8%,美團為 53.9%。

餓了么不斷反撲,重塑外賣格局不易對餓了么而言,阿里的投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2018 年 4 月,阿里以 95 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餓了么,并全力支持餓了么的發(fā)展。阿里本地生活公司總裁王磊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餓了么目前只有一個重點,就是奪回市場份額。”

不過,獲得阿里全力支持的餓了么依然難改頹勢,其市場份額仍在下滑。

根據 Trustdata 的數據,2020 年第一季度,餓了么及其旗下 “餓了么星選”的市場交易份額共計 30.9%,而美團外賣則達 67.3%。同時,根據 QuestMobile 在 2020 年 6 月發(fā)布的數據,餓了么月活躍用戶數(不包括淘寶、高德等的引流)為 7661 萬,美團外賣為 1.4478 億,是餓了么的近兩倍。

李成東指出,在被阿里收購后,餓了么在技術、管理、運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過,隨著張旭豪等創(chuàng)始團隊和核心管理團隊的退出,來自阿里的職業(yè)經理人逐漸接管餓了么,導致餓了么在打法上出現問題。而美團依然是由王興等創(chuàng)始團隊在管理。

此前,互聯(lián)網分析師丁道師也表示,餓了么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大,一個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餓了么主要由職業(yè)經理人在管理,而美團是由創(chuàng)始人在管理。

另外,打開美團和餓了么的 APP 可以發(fā)現,美團不僅為用戶提供外賣服務,還有酒店、機票、打車、共享單車等一站式生活服務。美團以多元化入口組成強有力的生活服務矩陣,平臺開始出現聯(lián)動效應。

相比之下,雖然餓了么今年 7 月宣布從餐飲外賣平臺 “變身”為生活服務平臺,并增加了其他的生活服務,但核心業(yè)務依然是外賣,服務種類也遠遠少于美團。

對此,李成東表示,阿里旗下?lián)碛酗w豬、大麥等生活服務平臺,但是很難與以外賣業(yè)務為核心的餓了么形成合力,導致其難以對美團帶來威脅。

有分析稱,美團擁有騰訊的支持,可以從騰訊的社交平臺上獲得源源不斷的流量支持。而餓了么雖然擁支付寶、高德等的引流,且與阿里系產品打通會員體系,但效果并不如騰訊對美團的支持。

李成東表示,這固然有引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餓了么和美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餓了么動作頻頻,試圖改變目前的競爭局面。在 7 月迎來一次重大 “變身”、正式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時,阿里本地生活公司總裁兼餓了么 CEO 王磊表示,未來人們對于同城的生活服務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這是未來餓了么要堅定去做的方向。

一個多月后的 8 月,餓了么正式上線 “百億補貼”,由平臺和商家共同出資。經過前兩個月的運營,餓了么于近日宣布,“百億補貼”重點補貼城市將從最初的 24 城擴至 124 城,品類也從餐飲拓展到生活服務等全品類。

不過,李成東認為,餓了么和阿里想要從美團手中 “收復”外賣市場失地面臨的難度會相當大?;ヂ?lián)網分析師丁道師也認為,美團的后面站著核心大股東騰訊,如果餓了么的進攻對美團造成重大威脅,騰訊一定會給美團更多的資源來對抗阿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