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老頭喝水!”簡樸的院落內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的聲音。5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商丘市寧陵縣邏崗鎮(zhèn)臺馬村百歲夫妻家中,感受到的就是一片祥和幸福的溫馨。院中劉秀榮老人正端著一碗水遞給老伴,老伴接過水咕嘟咕嘟幾口下肚,身旁的兒女被老人風趣的動作逗得笑聲連連。
彭思成,1902年生人,今年119歲,劉秀榮,1907年生人,今年114歲,夫妻兩人年齡相加233歲,是寧陵縣遠近聞名的“名人”。
因為家里窮生活困難,彭思成到了30歲才結婚。夫妻倆共同生育9個子女,除最初兩個孩子因病夭折外,撫養(yǎng)5個兒子和2個女兒皆長大成人。如今最大的女兒已經85歲,最小的兒子也已經56歲。五世同堂,子孫近120人。
有趣:一個無肉不歡一個葷腥不沾 一個少言寡語一個能說會道
老兩口飲食各異,性格也各不相同。瘦削的彭老先生說,他一輩子不吃肉,只喜歡吃素菜,喝面湯,一頓一碗湯一個饃加點菜就行;老太太則是無肉不歡,最喜歡吃雞肉,一頓都能吃下大半碗雞肉。
老太太雖耳背但很健談也很風趣幽默,采訪過程中時不時會拉著記者的手侃侃而談:“看到嗎?閨女,這是我大兒媳,我最喜歡吃她給我做的燒雞,可好吃了。”說著順手向大兒媳韓秀娥的方向指去。
雖然老奶奶耳背,但她卻很喜歡說話,相反老爺子少言寡語,總喜歡坐在藤椅上看著老伴兒說和笑。
兩人相處80多載,卻極少拌嘴,兩位老人相敬如賓在村中傳為美談。大兒媳韓秀娥說,婆婆有時脾氣有點倔,但如果公公惹婆婆不開心了,都會主動認錯。
厲害:一百多歲還能下地干農活、做家務
老兩口勤勞了一輩子,一百多歲還能下地干農活,吃完飯閑來無事老爺子會去田間地頭轉轉,給種植的白蠟桿掰掰枝條、給莊稼除除草,老奶奶會在家收拾家務縫縫補補。偶爾兩人會一同剝花生、剝大蒜、種種菜,生活得很是愜意。
老兩口都沒讀過什么書,一輩子過著清貧的農家生活。因為心地善良,兩位老人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大兒子介紹,他父親年輕時做紅薯粉條,特別能吃苦,為了這個家沒日沒夜的勞作,真是沒少受罪。
今年114歲的劉秀榮老人還能穿針引線,大兒媳稱自己七十幾歲的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在現場,老奶奶還熟練地給“表演”了起來,只見她瞇著眼睛,用蘭花似的手兒捏著線頭,右手拈針,左手小心翼翼地捏著線不偏不倚地穿過了針孔把線送過去,周圍的人無不嘖嘖稱贊,拍手叫絕。
秘訣:好心態(tài)才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兩位年過一百多歲的老人,鶴發(fā)童顏,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70歲出頭。問他們長壽秘訣,吃什么,做什么,老人笑了笑說:“心態(tài)最重要。”心態(tài)好,才能一切都好。
“無論遇到什么事情,我們總是相互開導,互相理解。”在生活中,兩位老人心態(tài)樂觀,遇到煩心事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從不斤斤計較,甚至還會互相開導,平常的小摩擦拌嘴吵架,也被視為生活的樂趣。
溫暖:相濡以沫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兩位老人沒事會結伴出門溜溜彎兒,一起坐在門口吹吹風、曬曬太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奉為忠貞愛情的經典名句。人能活過百歲,堪稱生命的奇跡;若夫妻雙雙過百,那更稱得上是人間的奇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人變得越老越覺得孤獨,但以前的人們含蓄不愛表達,只能將愛藏于瑣碎的生活中,用陪伴來表達愛意。與此同時,兩位老人的兒女都十分孝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兩位百歲老人更是讓家里的兒女子孫都覺得十分幸福,聽他們講講過去的事情,給他們說一說身邊的新鮮事兒,日子過得平淡也幸福。
記者手記:
我不羨慕街邊相擁的戀人,我只羨慕牽手散步的老人。兩位百歲老人,五世同堂,家庭其樂融融,兒女常伴身旁,子孫孝順,這便是大家一生追求和向往的幸福生活。也許平淡的生活里激不起什么浪花,但我們始終堅信:厚愛無需多言,幸福在身邊長久相伴。(記者 倪政偉)
“來!老頭喝水!”簡樸的院落內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的聲音。5月25日上午,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來到位于商丘市寧陵縣邏崗鎮(zhèn)臺馬村百歲夫妻家中,感受到的就是一片祥和幸福的溫馨。院中劉秀榮老人正端著一碗水遞給老伴,老伴接過水咕嘟咕嘟幾口下肚,身旁的兒女被老人風趣的動作逗得笑聲連連。
彭思成,1902年生人,今年119歲,劉秀榮,1907年生人,今年114歲,夫妻兩人年齡相加233歲,是寧陵縣遠近聞名的“名人”。
因為家里窮生活困難,彭思成到了30歲才結婚。夫妻倆共同生育9個子女,除最初兩個孩子因病夭折外,撫養(yǎng)5個兒子和2個女兒皆長大成人。如今最大的女兒已經85歲,最小的兒子也已經56歲。五世同堂,子孫近120人。
有趣:一個無肉不歡一個葷腥不沾 一個少言寡語一個能說會道
老兩口飲食各異,性格也各不相同。瘦削的彭老先生說,他一輩子不吃肉,只喜歡吃素菜,喝面湯,一頓一碗湯一個饃加點菜就行;老太太則是無肉不歡,最喜歡吃雞肉,一頓都能吃下大半碗雞肉。
老太太雖耳背但很健談也很風趣幽默,采訪過程中時不時會拉著記者的手侃侃而談:“看到嗎?閨女,這是我大兒媳,我最喜歡吃她給我做的燒雞,可好吃了。”說著順手向大兒媳韓秀娥的方向指去。
雖然老奶奶耳背,但她卻很喜歡說話,相反老爺子少言寡語,總喜歡坐在藤椅上看著老伴兒說和笑。
兩人相處80多載,卻極少拌嘴,兩位老人相敬如賓在村中傳為美談。大兒媳韓秀娥說,婆婆有時脾氣有點倔,但如果公公惹婆婆不開心了,都會主動認錯。
厲害:一百多歲還能下地干農活、做家務
老兩口勤勞了一輩子,一百多歲還能下地干農活,吃完飯閑來無事老爺子會去田間地頭轉轉,給種植的白蠟桿掰掰枝條、給莊稼除除草,老奶奶會在家收拾家務縫縫補補。偶爾兩人會一同剝花生、剝大蒜、種種菜,生活得很是愜意。
老兩口都沒讀過什么書,一輩子過著清貧的農家生活。因為心地善良,兩位老人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大兒子介紹,他父親年輕時做紅薯粉條,特別能吃苦,為了這個家沒日沒夜的勞作,真是沒少受罪。
今年114歲的劉秀榮老人還能穿針引線,大兒媳稱自己七十幾歲的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在現場,老奶奶還熟練地給“表演”了起來,只見她瞇著眼睛,用蘭花似的手兒捏著線頭,右手拈針,左手小心翼翼地捏著線不偏不倚地穿過了針孔把線送過去,周圍的人無不嘖嘖稱贊,拍手叫絕。
秘訣:好心態(tài)才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兩位年過一百多歲的老人,鶴發(fā)童顏,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70歲出頭。問他們長壽秘訣,吃什么,做什么,老人笑了笑說:“心態(tài)最重要。”心態(tài)好,才能一切都好。
“無論遇到什么事情,我們總是相互開導,互相理解。”在生活中,兩位老人心態(tài)樂觀,遇到煩心事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從不斤斤計較,甚至還會互相開導,平常的小摩擦拌嘴吵架,也被視為生活的樂趣。
溫暖:相濡以沫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兩位老人沒事會結伴出門溜溜彎兒,一起坐在門口吹吹風、曬曬太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奉為忠貞愛情的經典名句。人能活過百歲,堪稱生命的奇跡;若夫妻雙雙過百,那更稱得上是人間的奇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人變得越老越覺得孤獨,但以前的人們含蓄不愛表達,只能將愛藏于瑣碎的生活中,用陪伴來表達愛意。與此同時,兩位老人的兒女都十分孝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兩位百歲老人更是讓家里的兒女子孫都覺得十分幸福,聽他們講講過去的事情,給他們說一說身邊的新鮮事兒,日子過得平淡也幸福。
記者手記:
我不羨慕街邊相擁的戀人,我只羨慕牽手散步的老人。兩位百歲老人,五世同堂,家庭其樂融融,兒女常伴身旁,子孫孝順,這便是大家一生追求和向往的幸福生活。也許平淡的生活里激不起什么浪花,但我們始終堅信:厚愛無需多言,幸福在身邊長久相伴。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