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快報》4月8日報道
印度拉賈斯坦邦高等法院
批準了一名無期徒刑罪犯假釋15天
原因是他想出去生孩子
而法院為了幫他出去辦事
不顧邦政府的反對
引經據典,從法律、社會、宗教和人文方面
作出了長篇大論的解釋
甚至指出“對于犯人妻子來說,
只有生孩子才能讓
她的女性身份更加圓滿”。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據悉,這名罪犯叫蘭德·拉爾,34歲,2019年2月因為謀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目前被關押在阿杰梅爾中央監(jiān)獄。4月5日,法官桑迪普·梅塔和法爾贊德·阿里,聽取了他的請愿書并共同通過了該假釋命令。
拉爾的律師說:“他的妻子還未育有一兒半女,因此,她渴望丈夫能獲得15天的緊急假釋,所以我們向高等法院提出了申請?!?/p>
法院在其命令中說,在服刑的囚犯已婚,而這對夫婦婚姻至今沒有出現問題。為了延續(xù)血脈而擁有后代,這在宗教哲學、印度文化和各種司法聲明中都得到了認可。
法院解釋說:“犯人因為其罪行被剝奪了很多權利,在獄中生活受苦。與此同時,罪犯的配偶是無辜的,不應被剝奪生育的權利。在無辜的配偶想成為母親的情況下,國家應對這一需求更為重視。因為對于已婚女性來說,想要使得女性身份圓滿需要生孩子。當她成為母親時,她的女性氣質得到了放大,她的形象得到了美化,在家庭和社會中變得更受尊重?!?/p>
法院在其命令中還提到了印度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法院認為,三個宗教都非常強調對血統(tǒng)的保護和對后代延續(xù)的保障。
不過,拉賈斯坦邦政府反對法院的這一決定。他們認為,現有的假釋規(guī)則中沒有因無子女而給予假釋的規(guī)定,而且此前也從無先例。
對此,法院解釋道:“假釋的目的,是讓犯人在獲釋后和平地重新融入主流社會。因此,允許其假釋,幫助其獲得后代,有利于加強犯人和主流社會的聯系,讓其進一步反省自己的過錯?!?/p>
“同時,印度教哲學也提倡父母責任的重要性。即我們的生命是祖先一直傳播至今才得來的,正因為如此,為了維持生命的連續(xù)性,我們必須完成(生兒育女)這個責任,這是我們的義務?!?/p>
最后法院總結:“綜合上述意見的結果,我們認為,
盡管假釋規(guī)則中沒有明確指明可以因為無子女而申請假釋,但考慮到宗教哲學、文化、社會學和人道主義方面,再加上印度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本法院認為允許犯人假釋是公正和恰當的。
”
不過法院也對犯人表示,雖然允許你假釋,但該交的保證金一分不能少。據悉,保證金大概為5萬盧比的個人保證金和兩筆各2.5萬盧比的擔保人保證金,共計10萬盧比(不到8400人民幣)。
關鍵詞: 宗教哲學 高等法院 無期徒刑 的情況下 正因為如此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