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各地應明確檢測結果認可度,并督促檢測者如實上報
3月31日,上海宣布,自4月2日零時起,離滬人員除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外,還須提供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
這是國內首次將抗原檢測結果作為出行憑證。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yī)院感染科首席專家蔡衛(wèi)平對此評價,“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與核酸檢測相比,抗原檢測有優(yōu)勢,操作便利、方法簡單、出結果速度較快;但也有局限性,準確度較低,出現漏檢的概率更高。所以各地對抗原檢測結果的認可度尚未明確。
“48小時核酸、24小時抗原還是合理的?!辈绦l(wèi)平說,對于有出行需求的人來說,抗原檢測結果與診斷無關,更像是“自證清白”,居民只要在完成抗原檢測后,及時將結果上報到系統(tǒng),就能如期出行,大大提升了出行的效率。
此前,不少地方將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當作是通行證。對此,蔡衛(wèi)平說,24小時核酸要求較高,有時很難做到。尤其在沒有大規(guī)模核酸檢測時,市民若需要出行,首先要先到核酸檢測點完成采樣工作,然后等待核酸檢測結果,一般需要4—6小時,給出行帶來了不便。同時,核酸采樣和檢測需要醫(yī)務人員參與,人力成本更高。因此,采取抗原檢測的方式能緩解醫(yī)療資源系統(tǒng)壓力,將有限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抗原檢測的相關配套工作還在進一步完善中。除了上海居民可以在“疫測達”小程序上傳抗原檢測結果并在“隨申碼”上查詢外,此前吉林省在“吉事辦”上線“新冠抗原自測上報”功能,社區(qū)居民在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后,可自行上報結果。
各地是否會跟進,進一步擴大抗原檢測結果的應用場景?
蔡衛(wèi)平說,目前大家對抗原檢測結果還沒有形成共識。一方面各地政府應明確抗原檢測結果的作用,通過技術手段加強抗原檢測結果的互認;另一方面檢測者一定要如實將結果上報,不能謊報信息,一旦發(fā)現,就要考慮追究法律責任。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主任周強認為,各地政府要明確抗原檢測結果的認可度,協(xié)調大數據部門把檢測結果同步到本地健康碼,此外還需進一步考慮,是否把抗原檢測結果作為出入特定場所的依據。
關鍵詞: 檢測結果
責任編輯:Rex_01